颗粒牛蛭

Poecilobdella granulosa   Savigny
   

  378  浏览



形态描述

标本采集地 我国台湾。
形态 个体粗大,体长76—152mm,最长190mm;最大体宽(节ⅩⅩ)8—17mm,最宽19mm;尾吸盘直径约为4.5—10.0mm,不超过体宽的三分之二。体形似拉长的圆卵,尾部三分之一最宽。体分102环,节Ⅰ—Ⅲ各1环;节Ⅳ—Ⅴ各2环;节Ⅵ—Ⅶ各3环;节ⅥⅡ4环;节Ⅸ—ⅩⅩⅢ为完全体节,各有5环;节ⅩⅩⅣ4环;节ⅩⅩⅤ3环;节ⅩⅩⅥ2环;节ⅩⅩⅦ仅一环。活着时背面橄榄色,常常被一或两对黄色纵纹分开,邻近这些条纹有4对狭窄的波状纵线。背中有一收缩或断裂的黑色纵纹。腹面红橙色,边缘的界限分明并且有黑色纵纹。正侧面各有一条黄色或橙色的纵带。体表皮肤粗糙,多大而明显的感觉乳突,在体中部每环有44—52个。体节感觉器较棒纹牛蛭中更小,但有同样的形状、倾斜度以及排列和数量,仅在尾吸盘上稍有例外。5对眼点的排列亦如在棒纹牛蛭中。两生殖孔通常被5环隔开,雄生殖孔在节Ⅺ的b5/b6上,是一小圆孔;雌生殖孔在节Ⅻ的b5/b6上,是一具有皱缘的大横缝。肛门通常在节ⅩⅩⅦ的两环之间,或在最后一环上,是一具唇的明显开口。
口腔大而深,3个颚上各有约100(86—128)个锐利的齿,两侧有4纵列唾液腺乳突。咽头发达,具有6条宽而平坦的内褶并在前面双双会合。嗉囊具有11对侧盲囊,位于节Ⅹ—ⅪⅩ。每对各分两叶,首对的前后叶相等,后9对的前叶长而弯曲且后叶小。最后一对最长,一直伸向后面的节ⅩⅩⅣ。雄性生殖器官有精巢11对,分别位于节ⅩⅢ/ⅩⅣ—ⅩⅩⅢ/ⅩⅩⅣ。输精管向前伸至节Ⅺ并膨大成贮精囊,再经稍微膨大的射精管进入梨形的精管膨腔,后者具有较长的阴茎囊。雌性生殖器官有卵巢一对,位于节Ⅻ/ⅩⅢ之间并有两根很短的输卵管通出。两输卵管在包有大的卵形蛋白腺部分汇合成总输卵管。阴道有几乎与盲囊及阴道管长度之合相等的阴道柄。总输卵管开口到远离盲囊的阴道管端。

鉴别特征

鉴征 个体粗大。活着时背面橄榄色,常常被一或两对黄色纵条纹分开,邻近这些条纹有4对狭窄的波状纵线。背中有一收缩或断裂的黑色纵纹。腹面通常红橙色并且有边缘黑色纵纹。正侧面各有一条黄色或橙色纵带。皮肤体节感觉器甚明显,呈椭圆形并且与体轴倾斜。两生殖孔通常被5环隔开,雄生殖孔在节Ⅺ的b5/b6上,雌生殖孔在节Ⅻ的b5/b6上。尾吸盘不超过体宽的三分之二。颚上大约100(86—128)个锐利的齿。射精管稍微膨大,梨形精管膨腔具有较长的阴茎囊。阴道柄几乎与盲囊及阴道管的长度相等。总输卵管开口到远离盲囊的阴道管端。

生物学

生态 本种分布在东南亚海拔166—670m之间的高地平原与山脚下,不是山地种,也不出现在大量的稻田水蛭之中。在这个地区它出现在湿地、沼泽、池塘、贮水池、沟渠和较小的溪流中,但难得出现在河流里。常常攻击在沼泽地从事筑路或其它类似工作的工人,给他们带来许多麻烦。虽然本种由于经常咬伤人而不便于医用,但在古代的印度它仍被广泛用来放血以避免使用外科手术刀。究竟牛蛭能否从人到人或在家畜之间传递疾病尚不清楚,但如土著医生习惯做的那样反复地使用同一条牛蛭放血能为传染病原的传递提供很好的机会。在印度,传染病有时在使用水蛭放血之后发生就是充分的证据。许多大的溃疡、血中毒也都是由于使用牛蛭放血之后不卫生的习惯以及伤口因发痒而被抓破等原因引起的。

国外分布